新華全媒頭條|小小細胞的“未來”含金量——天津競逐細胞產業新質生產力新賽道觀察
异世界居酒屋阿信
新華社天津3月23日電 題:小小細胞的“未來”含金量——天津競逐細胞產業新質生產力新賽道觀察 新華社記者毛振華、王井懷、樑姊 從實現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等重大科技成果,到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等科研平臺掛牌亮相,再到京津冀特色細胞谷試驗區嶄露頭角……小小細胞,正在渤海灣畔迸發出無限活力。 昔日傳統工業城市天津放眼長遠、提前籌謀,將目光聚焦於細胞,並由此加大科研投入,吸引英才,加快成果轉化,打造細胞治療中心和生產基地,建設集研發、轉化、應用、生產於一體的細胞產業聚集區。 隨着細胞產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天津在新質生產力新賽道上穩步前進。
小細胞激活新產業
知名疫苗研發企業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最近研發了一款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肺炎鏈球菌是引起兒童肺炎、腦膜炎等嚴重疾病的主要病原菌,我們的新藥目標是爲2歲以下嬰幼兒誘導出較高的特異性抗體水平,併產生免疫記憶。”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學官朱濤說。 這是京津冀特色細胞谷試驗區的最新成果,也是這裡創新勃發的佐證。 小小細胞,蘊含着無窮的創造力。細胞產業,成爲全球矚目的焦點。 “天津擁有優質的醫療機構、權威的創新平臺、頂尖的專業團隊,是我國細胞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基地。”天津市細胞技術創新中心負責人、和創生物總經理閆鳳英說。 高科技企業是細胞產業最具活力的開拓者。 走進博雅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基地,遍佈精密儀器的實驗室裡,被潔淨服和口罩包裹着“全副武裝”的科研人員正緊盯着顯微鏡,觀察最新送來的樣本。 這是一家致力於細胞治療技術開發及應用的企業。“細胞和基因技術正在爲治療系統性、退行性、腫瘤性、遺傳性、創傷性疾病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博雅生命旗下博雅幹細胞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磊認爲,這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經過多年培育和發展,天津形成了頗有影響力的幹細胞產業、疫苗抗體產業、免疫細胞產業、基因治療產業、基因檢測產業,全產業鏈條輪廓日漸清晰。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家家企業就像一個個“細胞”,慢慢聚集成一個“細胞谷”。 2021年9月,京津冀特色細胞谷試驗區率先在濱海新區旗下功能區濱海高新區掛牌。同年,由天津濱海新區打造的“天津市細胞產業創新型產業集羣”成功入選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羣。 濱海新區科技局局長劉朱巖介紹,濱海新區將細胞和基因治療列爲八大未來產業之一,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積極構建面向未來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將“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爭先、善作爲”落到實處。
新產業聚高端人才
不久前的一個公開論壇上,昆翎醫藥聯合創始人張丹講述了在天津創業的故事。 十多年前,海外歸國的他萌生了開拓國內細胞治療產業的想法。不過,細胞治療在當時屬於前沿技術,國內對其瞭解不多,但天津經開區卻提供了3000萬元啓動資金。昆翎醫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如今聚集了4000餘名產業人才。 這個發生在天津培育細胞產業初期的故事,展現了天津將人才視爲創新第一動力的決心。作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搶佔未來賽道的重要領域,細胞產業在天津拔節生長,得益於厚植育才“土壤”,以吸引人才來此幹事創業。 2021年掛牌的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通過“揭榜掛帥”方式,充分發揮出新型研發機構的體制特點,建立了全新用人機制。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截至目前,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引入7位院士,團隊成員700餘人,成爲我國細胞領域當之無愧高端人才聚集地。 “在這裡,科學家可以盡情碰撞創新的火花,系統高效地組合攻關課題,這種環境對創新大有裨益。”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前沿技術中心主任王洪說。 能者多勞,更要多得。 爲此,天津選擇以市場化手段爲科研成果“定價”,相繼出臺了股權分享、知識產權折價、薪酬獎勵等激勵政策。 在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這裡以現金收入加股權期權的方式,在中國科學院院屬單位中率先實現將成果轉讓總收入的49%獎勵給成果完成者,到2020年這一比例提升至70%,專業運營率達到32%。 長江後浪推前浪,育才大業要跟上。 面對細胞產業高端人才稀缺問題,天津超前規劃,通過政府出資、政策支持等手段,鼓勵創新平臺與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共建生物醫藥專業人才聯合培養機制。 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與天津醫科大學簽訂研究生聯合培養框架協議,博雅生命與南開大學聯合培養的首個博士後順利出站,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與多所院校共計聯合培養研究生1000餘人……
勇創新開拓新天地
今年元旦剛過,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就傳出好消息:新一代鹼基編輯技術開發取得重大突破。科研團隊開發了不依賴脫氨酶的鹼基編輯器,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C-to-G、T-to-G的鹼基顛換編輯。簡言之,這項突破爲生物醫藥等領域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工具。 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年輕”科研機構近年來屢有重大突破,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二氧化碳到糖的精準全合成等基礎性創新。 近年來,京津冀特色細胞谷試驗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不久前,合源生物研發的我國首款白血病治療領域CAR-T產品獲批上市…… 兩年多以來,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搭建一站式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創新平臺,研發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技術,申請專利26項,以第一單位或通訊單位發表SCI論文450餘篇。 幼苗破土而出、茁壯成長,離不開肥沃的土壤、和煦的陽光。 去年6月,濱海高新區發佈細胞基因產業首批“十大產業發展平臺”。這些平臺聚焦從基礎研究到臨牀治療轉化應用研究的各關鍵環節,形成從基礎研究到臨牀上下游結合的細胞與基因治療“轉化鏈”,進一步推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 “未來已來,唯變不變。我們只有主動把握細胞與基因技術先機,才能在競爭格局中求得一席之地。”張磊說。在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90後”科研人員宋睆看來,“這正是我們科研人員努力的好時候”。 聚焦當下、錨定未來,在新質生產力新賽道上,天津的細胞產業正闖出一片新天地,助力經濟,造福人類。(完)